以毛主席为榜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alibreweb docker 以毛主席为榜样

以毛主席为榜样

2023-04-03 03: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范文五篇-学习吧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领袖,他同时还是文学家,革命家,政事家等等。下面是小编精选的关于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我心中的毛主席1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领袖,他同时还是文学家,革命家,政事家等等。他是一个谁也无法替代的领袖,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不畏艰辛,奋发图强,毛泽东经历的事,每时每刻都激励着人们。毛主席特别简朴,他穿着一件已经发白的,有着破洞的中山装。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经历了血雨风霜的磨难。

毛主席不因为自己是新中国领袖,而感到特别的骄傲,他整日都穿着一件老百姓的服装,不像英国,日本,美国的首领那样穿着美丽高贵的,崭新亮丽的,昂贵的服装。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安危英勇献身了,他还有许多亲人都在战场上牺牲了,但是毛主席却没有抱怨自己,努力的鼓励自己不能伤心,不然新中国就没人来指挥了。毛主席仍然沉着冷静的指挥着战争;在花山上,毛主席和群众一起干活,他那平易近人,和蔼的脸庞,让老百姓觉得特别的熟悉,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一样。,吃饭也只吃一点,把好的都让给了红军战士和伤员。

毛主席很热爱群众,当他知道老百姓已经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宁愿把自己的粮食让给老百姓,也不愿意让老百姓受苦受累。毛主席还很喜欢看书,他还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文学家,他看过的书,上面几乎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就连生病的时候医生不让他看,他也一定要看,把看书当作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范文2

滚滚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孔丘、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成吉思汗、都成了历史的过客。

岁月悠悠,值此举国喜庆70华诞之际,不禁想起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回眸历史风云,追溯伟人毛泽东,仿佛不经意地掀开了历史的帷幕,感受到的是对他的阵阵的敬慕与爱戴。

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个可与秦皇、汉武相匹比,并高于他们的伟大人物--毛泽东。

毛泽东--石破天惊的三个巨字,在时空长寂的历史剧场里喷薄而出。

一代天骄毛泽东---伟大的家、思想家、家、诗人他的思想不仅渗透到中国几代人的心灵深处,其影响的范围更是超出了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他,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精神灵魂,让国人站起,救亡图存;是他,犹如一颗流星划破黑暗,将我处于垒卵之危的中华民族拯救。

他,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二十世纪的历史因之增添了熠熠光辉。与任一其他国家社会变迁相比,他推动庞大的、古老的龙的国度的变革更加剧烈。使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摘去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渐渐回归原有的本色。

他,是一位军事战略家。他深谙军事战略,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战争全局。他身经百战,百战不殆。他所指挥的战役,他的战争理论,个个都是经典,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独特的奇葩,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他的人格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他,更是一位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气魄宏大、寓意深刻;他的汪洋恣肆、任意挥洒、自成妙趣,将他列到中国最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行列是当仁不让的。

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范文3

很小很小的时候,对毛泽东的印象只模模糊糊的来源于祖父辈的口中。他们向我们这些小孩子讲起当年的战争岁月,讲起共产党,讲起新中国的成立。那时,我眼中的毛泽东,是个会领兵打仗的大英雄,是个很伟大伟大的人,伟大得凡人遥不可及。

上学的年纪,慢慢地在历史课上了解了那段历史。他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他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他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领导工农红军走过长征,领导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领导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以他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是他和多少革命前辈的智慧和心血。

然而他的成就不止在政治和军事上,在诗词歌赋上,毛泽东也是才情万千的。《沁园春长沙》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被后人引用拍摄的电视剧,讲述的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生活。也是从这部电视剧里,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位共和国的伟人。他的远大抱负,他的勤学努力以及年轻的毛泽东和年轻的杨开慧的温暖爱情。深情的《蝶恋花 答李淑一》,第一次见到这首词,是在历史书的课后阅读上。当时读完之后感动不已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那时我觉得,褪去那些耀眼的光环,毛泽东他只是个普通人,一个痛失爱人的伤心人。他留下了那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不知他为何发此感慨,只是相信,这句话他说的很对。

还有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写得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作为马背上指点江山的诗人,领兵打仗的技术,如同写诗一般,将中华大地描画得诗情画意。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可见毛泽东的用兵如神。

他是一个伟大的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他的意志是坚不可屈的,他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精神,使我万分佩服,他对蒋介石万分仇恨,恨不得马上把他杀死。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个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是一个非凡的人。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战争中,他不断地啄磨、探究、思考、实践,终于建立强大的新中国。在生活中,他非常勤俭节约,没有铺张浪费。毛泽东又是一位诗人。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七律长征》笔力雄健,《浪淘沙北戴河》意境幽远,《沁园春雪》可以说是千古绝唱。

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范文4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与战士情同手足;他缔造新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他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我心中的毛泽东是一个特别知道感恩的人,有一次,毛泽东去看戏,看的是《白蛇传》,当白蛇传开始的时候,毛主席特别投入,等许仙和白娘子分离时,毛主席哭了,好好的一对年轻人为什么要生死离别?在这一点当中,我就觉得毛主席懂得感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新中国还没有正式成立时,毛泽东带领着战士一同去打仗,在同一个屋檐下,有的同志脚受了伤,腿摔坏了,再加上晚上天气冷,毛主席看见同志们痛苦的样子,很不忍心,就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两个红辣椒,分给那些同志,说:红辣椒驱寒,可以让你们身体暖和起来。

在我的心里,毛泽东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爱战友,还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俗话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的励志诗,虽然说毛泽东已离开人世,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心中的毛主席演讲稿范文5

我心目中的毛泽东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而是一个关心中华人民的人。

懂事以来,我就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像。上学之后也学到了不少关于他的事;也让我更了解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就他这一句话就让中国人从此都站了起来。

他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任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在我们的心中他固然很伟大,但我把他看成一个平凡人,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不如做一个平凡的人,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个台阶上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做那个最突出的呢?最伟大的真理就是最平凡的真理。

他也常常这么告诫子女:做一个平凡人,不要把我挂在嘴边去唬人。他自己是平凡人,也让子女做平凡人。他的长子毛岸英,因为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主席把他的长子和别人一样都安葬在了朝鲜,没有运回国。在这里,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具有凡人的情怀和不同于凡人的胸怀。他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他也像所有慈爱的父亲那样,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孩子。他的伟大,源于他那阔达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1.

2.

3.

4.

5.

“学习雷锋好榜样”--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人民网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一个大写的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近60年里,雷锋精神如同一部跨越时空、永远暖心的青春之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至今仍回荡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和灵魂高处,引领着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向上向善、求真求美。

《学习雷锋好榜样》代代传唱,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雷锋,中国人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平凡岗位上的辉煌人生篇章。近60年里,伴随着这首铿锵有力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他的名字、形象和精神为一代代中国人追崇,成了永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在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珍藏着9册复刻版的《雷锋日记》。这些已经有明显破损的日记本,页面微微泛黄,黑蓝色的墨水也变得有些淡化,但上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叩击着人心。其中,开篇之作就是被称为“雷锋七问”的小短文。

这位生命定格在22岁的年轻战士,用他平凡却伟大的短暂一生对这些问题作了最完美回答。

1963年3月,领袖毛泽东将他对于一位普通战士的缅怀与敬意汇聚成这样朴实无华的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前,秘书曾拟写了“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等十来句话做参考,但毛泽东没有选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从毛泽东亲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那一刻起,雷锋精神深深地被镌刻进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不朽的丰碑。

“从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都受雷锋精神影响很深。”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孙庆聚从知道“雷锋”这个名字那天起,就将其视作为人做事、励志修身的标尺。

“从小就有一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信念,要和他一样,要入团、入党、参军、进步。可以说,他对我的人生起到了积极正向的引领作用。”1964年,还不到入团年龄的孙庆聚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批准提前加入了共青团。之后,从参军、入党到读书深造,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在榜样的引领下走得扎实而坚毅。在他看来,雷锋可亲、可敬、可近;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

几十年来,雷锋精神生生不息。孙庆聚也见证了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急就章成为传世之作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1969年,18岁的孙庆聚参军入伍,高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训练比武、抢险救灾,践行着“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活着,就要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是首普通的群众歌曲,为什么影响会这么大?因为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几十年后回忆起这首歌的创作始末,歌词作者吴洪源仍然清晰地记得每个细节。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当天上午,正在集中学习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接到通知,下午两点要上街宣传学习雷锋。不知是谁提议“我们是文工团,下午参加活动的时候应该拿出一首歌来唱”,随即,创作任务便落在了吴洪源和战友生茂身上。

“虽然之前已经读过雷锋的日记,非常感人,手头还有一大堆材料。但如何在这么短时间把这些材料创作成歌词,还是有难度的。”吴洪源回忆,接到任务时已是上午10点,时间非常紧迫。正在他冥思苦想时,忽然脑中闪现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来了灵感,他从“榜样”入手,从忠于革命忠于党、螺丝钉精神、艰苦朴素等几个方面概括,用两个小时,创作出《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随后,顾不上吃饭的生茂仅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把曲子谱好。文工团的战士们来不及排练,把歌词抄到纸片上、手心中,路上一边记歌词一边学唱。

当天下午,天安门前红旗漫卷,人海如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口号声此起彼伏。金水桥畔,伴着手风琴雄壮高亢的旋律,气势激昂、朗朗上口的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经唱出就吸引了周围的群众。很快,《学习雷锋好榜样》迅速唱响大江南北,成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没想到这首歌会这么受欢迎。”若干年后忆及往事,《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两位主创都曾谦虚地表示,这首歌的创作没什么特别之处,主要是“因为雷锋精神太深入人心了”。这首歌没有用简单地喊高音、加强音乐力度等方法来渲染歌唱雷锋时的激昂情绪,曲调纯朴简练、鲜明生动,成为雷锋精神的写照,“所以急就章的歌,才能借着雷锋精神的光传唱开来”。

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岁月长河的洗礼并没有让雷锋这个名字成为日渐斑驳的回忆,而是成为信念、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令孙庆聚这位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欣慰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群体,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雷锋精神,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时代内涵,使雷锋精神这面旗帜永不褪色。

“雷锋可贵就在于他可亲、可敬、可近;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在孙庆聚看来,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把普通的工作做到了极致,无私奉献,而这种奉献是不受年代、环境等条件制约的,“只要有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奉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道至简,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业当中。”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从雷锋精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脉络。”孙庆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锻铸了一系列伟大崇高精神,筑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意志、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最本质的伟大品格,深藏于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的稳固精神基因,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从雷锋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便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便能把对党和国家的真挚热爱和感恩认同,转化为忘我的奉献、敬业、创新和创业行为。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践行着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每个普通人,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孙庆聚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需要见贤思齐,需要向楷模看齐,需要凝聚精神力量,需要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本报记者 王慧峰)

(责编:宋美琪、王珂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有感于毛泽东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路线网--人民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用毛主席的话讲,榜样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学习具体的典型榜样,往往比接受抽象的原则方法要方便得多,特别是榜样如果就在身边的话,你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样由一到十、由点到面,相互感染、竞相仿效,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先进典型的普及化。

学典型用典型,是我党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活动中,要把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作为生动教材,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深学、细照、笃行,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以“典型”为镜“查不足”。

俗话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不仅可以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将优秀品质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把先进作风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学习的鲜活样本,更能让人以“典型”为镜,反复检视自己、透视自己,从中查找自身不足。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举旗担纲,统揽全局,对一地发展负主责,更要向榜样学习、以典型为镜。改掉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虚华虚浮等形式主义,打掉享受特权、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服务意识淡薄的官僚主义,摒弃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将为民、务实、清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始终突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修身正己。

以“典型”为镜“重提升”。

先进典型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标杆,是一面高高飘扬的精神旗帜,同时也是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步骤。以“典型”为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而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全社会见贤思齐,奋发进取。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紧紧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品德修养,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以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深刻查摆自身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做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民群众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扎实稳步地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以“典型”为镜“树标杆”。

古语有云:“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由此足见榜样力量的重要性。当前,我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离不开典型的力量。确立什么样的典型,就明确什么样的标准,体现什么样的导向,收到什么样的效果。今年3月,习总书记重访河南兰考,并号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典型引路,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活动中注意总结典型,及时起示范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强化典型引路,是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而一个树得起、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典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宣传,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纪念五四:青年一代最伟大的榜样--毛主席

今天是五四运动

102年纪念日,是一个伟大的节日。它拉开了历史的序幕,它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个黑暗而又伟大的时代,多少进步青年与贤达之士为挽救风雨飘摇的神州,献出了毕生精力乃至生命。五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旧社会的没落,标志着新生力量的崛起。

我们不能忘记,

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经过浴血奋战,千千万万革命烈士流血牺牲,才建立的伟大的人民共和国。在一贫如洗的新生祖国下,又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彻底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成功制造了两弹一星,创造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以及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基。

作为曾经脑子已被洗残的青年,不关心时政,也追过星,读各种心灵鸡汤,崇拜权威,迷信成功人士。读了毛主席著作之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表面的虚设,是一剂迷魂毒汤。让你喝了之后,不知不觉沦为奴才,且万分欢喜。被毛主席的全部思想和人生阅历熏陶了一遍之后,才觉得应当怎样站起来做人,才发现生命的意义和真理在哪里。

1939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演讲中说到:“这些(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是革命的先锋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自由、幸福,进行了那样的斗争,英勇得很……中国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

毛主席是永久奋斗的光辉榜样:

16岁那年,在父亲账本上留一首七绝,悄然走出乡关求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天下无处不青山。

19岁时写下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

24岁时靠一身胆识空手智退三千溃军,同年以超满分毕业论文《心之力》精准预告中华民族百年变局。

26岁办《湘江评论》。

28岁参与缔造中国共产党。

33岁时写下雄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34岁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创建红军。

37岁时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革命注入强心剂。

41岁指挥四渡赤……

44岁撰写《实践论》《矛盾论》武装全党。

45岁写《论持久战》为抗战方略拨云见日。

46岁时写《纪念白求恩》讴歌国际主义精神,并倡导革命者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8岁写《为人民服务》确立党的唯一宗旨。

49岁实现党内思想统一。

52岁赴重庆谈判,《沁园春雪》名动神州。

56岁华夏一统。

60岁打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65岁时确立12海里领海权。

69岁时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年他大手一挥扫掉入侵中国的印度军队,粉碎尼赫鲁“大印度梦想”。

71岁抗美援越再次教训美国。

73岁开启预演反修防修的文格。

76岁珍宝岛教训苏修。

78岁时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履职五常。

79岁小球转动中美交往大门。

81岁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全球认同。

82岁南海教训想占西沙之敌;同年写出评《水浒》,第一个指出宋江是投降派,这一年,《宪法》重修,赋予人民四大政治特权。

83岁那年,异象大显,天崩地裂,毛周朱“铁三角”先后驾鹤归去,山河失色,五洲同悲。

可以说,毛主席一生呕心沥血,为国为民奋斗到了生命的尽头。

毛主席生前提倡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就是以这种精神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彻底解放奋斗了一辈子。 

为了新中国他献出

7位亲人的生命。他创立了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却多次被错误处分靠边站,但他从不灰心丧气,并多次于危急关头挽救党和红军。他诗词不输李杜,书法可追羲之。哲学人称王者,英姿风采无双。他不曾入读军校,却留下不朽的军事巨著;他不曾入读大学,却学富五车。他著述等身,在民间不胫而走;他菩萨心肠,令五湖四海归心。他崇拜人民,发自内心。他关心妇女和相信妇女“能定半边天”【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临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他爱护知识分子,嘱咐他们与人民结合在一起;他寄望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他勉励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尽管圣贤伟人频繁登台,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但堪与毛主席比肩者,并无一人。

他与那些平庸的领导者完全不同,他从政,一直构思大块文章,体现的是大手笔,行文所贯通的,是大气韵,结构是严谨的,主题是突出的,目的是明确的,思路是流畅的,指导思想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始终,他在用哲学和悟性统领国家和世界。

正因为他心如明镜,澄澈见底,所以说出话来从无模糊理论,总是明白而又具体。他的超拔与高明是显而易见的,远远超越众人的,他是伟人中的伟人,请不要把他贬低为平平庸庸的伟人。

毛主席为新中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并没有因功自傲。中国革命胜利后,毛主席从西柏坡来到北京,他始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不搞特殊。

1959年到1962年,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面对工农业生产跌入谷底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和饥馑的严酷现实,最难过的莫过于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使国家强盛富庶而发出大跃进号召的毛主席本人了。他对全体工作人员宣布:“我们要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我最喜欢读毛主席的著作,是因为毛主席那极富逻辑、极富浪漫的语言风格,和蕴涵其中的哲理和公平与正义的思想。读毛主席的著作能让人明辨是非,知道真善美、假丑恶。读毛主席的著作能使人激发出蓬勃向上的热情和提升人生的境界。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毛主席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谋幸福的一代伟人。毛主席出身平民,了解下层人民的疾苦,懂得受压迫的滋味,他要为天下的劳苦大众求得翻身解放,他痛恨官僚主义者,痛恨剥削阶级,他努力在他的有生之年建立一个人人能享受自由、幸福和获得平等地位与权力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只有他才能做到与民同乐,与民同甘共苦,与民同舟共济。他用他的思想和实践,证明了他是人民的领袖,而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则公认他是自己的救星。毛主席发出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呐喊,成为争取民主和自由人们的永恒的声音。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他以无私的胸怀,为着

“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理想的实现而百折不挠,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出了自己

7

位亲人的宝贵生命。他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同乡、熟人以生活上的关照,却从不满足他们提出的各样的特殊要求。他没有给自己的儿女高官厚禄,所给予的只是严格的要求、谆谆的教诲和仅仅期望他们能做一名合格的共和国里的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具有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品质和不去张扬、虚心学习、不断进步的人格风范。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毛主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智慧、带来了浪漫、带来了胜利、带来了骄傲、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强大。近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欺负、剥削和压迫,那不堪回首的屈辱史,让国人丢尽了脸。正是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彻底地洗刷了这百年来的耻辱史。因此,毛主席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并且是把中国引向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的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的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他有博大的思想空间,他有宇宙般的胸怀,他有

“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大略。毛主席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革命的事业,把中国革命的事业同世界革命、人类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改变了世界政治和外交的版图,让中国以强力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毛主席以他无与伦比的智慧成为了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获得独立、获得自由的伟大导师。直到现在,毛主席及其思想依然是一切不甘忍受压迫、爱好和平、向往自由、渴求进步的人士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他的铮铮铁骨和浩然之气铸就了他那不可战胜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的豪迈性格。他有敢想、敢闯、敢做并勇于失败而从不气馁的豪士气质;善于承担责任、善于承认错误并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君子风度;不畏惧强权和霸权、从不低头并勇于说

“不”的刚烈傲骨;坚持真理、善于反潮流并勇于在逆境中驰骋的英雄气概。

景仰毛主席,是因为他相信青年人,保护青年人的热情,看重青年人的智慧。他把青年人看作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他热情地希望广大青年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鼓励年轻人到社会的

“三大革命”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刻苦锻炼早日成才。他亲自制订选拔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坚定地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干部路线,使一大批青年人走上了治理国家的道路。

毛主席是光明的谛造者,是青年最伟大的榜样!

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向普天下共同捍卫毛主席的战士致以节日的问候!

愿所有的青年,极积向上,摆脱暮气,树信仰之心;

愿所有的中年,保持初心,继续前行,发鸿鹄之志;

愿所有的老年,永葆青春之朝气,永记毛主席的教导!!

共同捍卫、宣传、实践毛主席的思想,永不止步!!

雷锋精神丰碑永矗 - 求是网

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雷锋,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平凡岗位上的辉煌人生篇章,树起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回顾雷锋短暂的一生,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可那些平凡又细小的瞬间,总是让人热泪盈眶。

雷锋的故事,近60年来心口相传;雷锋的精神,近60年来始终闪耀。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群体,以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雷锋精神,不断为雷锋精神注入时代内涵,使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成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辽宁抚顺,踏着雷锋成长的足迹,浏览一件件镌刻岁月的实物,聆听一位位亲历者的深情追忆,感悟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纪念馆展厅正中的展墙上,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赫然醒目,此外还陈列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红底金色的字迹,默默表达着穿越时空的敬意。

1963年春,为宣传雷锋事迹,《中国青年》杂志社请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秘书拟写了“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等十来句话作参考,但毛泽东没有选用。

“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毛泽东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题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3月5日,《人民日报》等报刊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词后,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一天,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湖南望城人氏。曰先锋战士,亦普通一兵……”半个多世纪后,深爱雷锋的人们为他立传。大街小巷,助人为乐的声音时时回响;人潮涌动,爱岗敬业的精神无处不在……学习雷锋的热潮,一直延续至今。

《人间雷锋》《永恒的丰碑》《雷锋志》……纪念馆内一面长8米、高5米的墙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与雷锋相关的书籍。讲解员高璇介绍,在这名“普通一兵”逝后的近60年里,有近千本与雷锋相关的出版物发行:“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足以体现人们对雷锋精神孜孜不倦的热爱与追随。”

习主席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用那并不高大的身躯,树起了历久弥新、永放光芒的精神标杆。

“这么快就结束了!”从踏入雷锋纪念馆到参观完毕离开,只用了30多分钟。记者有些感慨,可转念一想,这个时常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英雄,离开时其实还不满22岁。

如此短暂的一生,其实很难有太多复杂曲折的故事。但生命的意义,从来都不是以长度衡量的。

“雷锋!”“到!”

每次连队点名,身姿挺拔、列队齐整的官兵都会高声应答。

第79集团军某旅,雷锋生前所在连队的这一幕,日复一日,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营区,高大庄严的雷锋塑像格外醒目。营房里,走廊两侧墙上挂满与雷锋相关的图片,下方是《雷锋日记》的摘录内容,就连角落处都有学雷锋格言。在这里,雷锋精神早已融入官兵生活的点点滴滴。

大学生士兵葛美麟刚入营时,体能训练成绩始终在及格线上徘徊。一次,他在连队健身室训练时,留意到了一张雷锋照片,照片记录了雷锋在老班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苦练手榴弹投掷,最终获得优秀成绩的经历。

这个故事颠覆了葛美麟以往对雷锋“只会做好事”的认识。此后训练,他再不叫苦叫累。半年后,这个训练场上一度“后进”的战士,被评为连队“训练之星”。

“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 现任雷锋班班长牟振华告诉记者,对于“雷锋传人”而言,“雷锋”更像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的普通一兵。

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心中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引领人成长更永恒。

雷锋在部队的2年8个月时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这种勇往直前、勇争第一的冲劲拼劲,也是我军进取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

“雷锋精神蕴含着执着的精武之魂。踏上强军兴军新征程,我们要自觉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该旅领导介绍,军队改革中,这支部队历经多次编制体制调整,数千名官兵汇聚分流,人人不讲条件听号令,个个打起背包就出发。

每次执行任务或移防,该旅官兵奔赴任务地点后,组织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对着雷锋雕像或党旗集体宣誓:“甘当革命一块砖,一颗红心永向党!”

“雷锋”这面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得更加闪亮。

每年3月5日,人们总会更加追忆那个鲜活的生命。

为什么呼唤雷锋?为什么追寻雷锋?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再次回到那个年代,但我们对学雷锋活动的思考从未停止。

翻开珍藏在雷锋纪念馆里的雷锋日记手稿,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呼唤雷锋,呼唤的是那颗金子般博大赤诚之心;追寻雷锋,是因为雷锋精神永远温暖人心。

记者采访时,恰逢雷锋所在部队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步入营区,好奇地打量雷锋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

担任解说的雷锋连指导员侯伟介绍,现在每年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不远万里赶来,只为零距离感悟雷锋精神,每个人离开前,都能如愿找到自己要找寻的感悟,满意而归。

走进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者如雨后春笋,不断在社会涌现。他们的实践,让雷锋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北京大学团委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签订共建共育协议, 9年来,募集资金150余万元用于“爱心救助”活动,137名失学儿童得以重返校园,14名重症白血病患儿得到救助;工商银行辽宁分行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共同发起“雷锋存折”续存活动,5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1千余名爱心人士续存善款达80余万元,公益活动累计捐款近30万元,援建一所雷锋小学,惠及5千余人……

理想信念的灯塔高耸,任何时候都不会偏航。如今,雷锋精神已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深刻记忆,它根植于人们的内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追寻雷锋精神,我们将在新时代的“雷锋日记”中,写下更多动人篇章。

榜样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雷锋”

榜样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雷锋”

日期:2019-03-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

0

阅读提示:“雷锋”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代代时代榜样的代名词。雷锋之后,各个时代都推出了当时的榜样人物,他们为社会树立了精神、道德、行为的标准。

1963年2月末的一天,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在此之前的一年,媒体广泛报道了雷锋事迹,毛泽东的题词则意味着雷锋精神被确立为一个时代的标杆。

毛泽东秘书林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从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一张信纸递给我,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拟好的十几个标语,他一个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

从此,“雷锋”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代代时代榜样的代名词。雷锋之后,各个时代都推出了当时的榜样人物,他们为社会树立了精神、道德、行为的标准,激励青年人以他们为榜样,完善自己的人生。

新中国第一位青年“偶像”

“雷锋精神”,影响了建国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雷锋,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参军后,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牺牲后,全国各地、军内军外对雷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他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他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捐助给辽阳灾区人民和抚顺人民公社,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幸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授予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决定,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铺导员。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下达指示,要求共青团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工作,《中国青年》带头响应,出版了一期学雷锋专辑,刊发日期在3月1日,当时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应编辑部的信件,他答应在2月25日之前写好题词。

毛泽东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之后每年的3月5日被确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雷锋精神,更像一种生活态度,精神面貌,时刻激励着年轻人对人性光辉的追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男主角刘峰就是文工团的学雷锋标兵,他质朴善良,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甘愿为大家服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雷锋”

时代造就了一批雷锋式的人物。

1960年代“基层干部”焦裕禄、1970年代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1980年代“身残志坚”的张海迪、1990年代“人民公仆”孔繁森,还有21世纪后的“工人先锋”李斌、“基层法官”邹碧华、“援藏学者”钟扬……一代又一代时代榜样,代表着共和国的脊梁,激励着全国人民。

1962年,焦裕禄到兰考,当时,正值兰考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农业产量低,群众生活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他以身作则、心怀群众、无私奉献,奋战两年,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42岁,40多年来,焦裕禄用生命在河南兰考燃起了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因5岁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不沮丧沉沦,而是自学成才,与疾病斗争,重塑人生信念。不仅翻译了十万字英文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励志作品,更自学针灸,忍受病痛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面对命运的残酷,张海迪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被称为“当代保尔”。

“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两度赴藏,历时十年,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担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两年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孔繁森遭遇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藏族同胞在挽联中如此评价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与孔繁森一样,至今感动着雪域高原的还有援藏教授钟扬,在西藏工作的16年里,钟扬的足迹从雅鲁藏布江边到阿里无人区,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底,怀揣着“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信念,他将热血和生命献给了西藏,他的人格和情操,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习近平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毛泽东称赞: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用11个字巧妙回应_腾讯新闻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广大的青年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当时许多青年都以刘少奇为榜样,积极勉励自己奋斗拼搏。

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捧书学习

在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中,刘少奇算是相当爱学习的一位,除了要处理繁忙的工作,刘少奇总要挤出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他不仅爱学习,更爱钻研,刘少奇的那股钻研劲儿就连毛主席也为之叹服。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因此许多职工都需要离开家乡前往需要人才的地区去建设发展,当时就出现了不少职工拖家带口搬迁到另一个城市一时间无法妥善安置的情况。

刘少奇联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想用贺知章进京做官不带家属的事例来劝说大家,他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也觉得很好,为此还专门翻阅了一些贺知章的资料和诗词,结果主席意外地发现资料中并没有记载贺知章不带家眷进京的记载,他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少奇,建议刘少奇去查证一下。

《回乡偶书》

这下子可好,刘少奇彻底钻进了资料的海洋中,四处查找与贺知章有关的记载,在刘少奇的理解里,《回乡偶书》中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儿童”就是说贺知章的儿女,这种解释在当时也属于主流的观点,但是毛主席却认为这里的“儿童”不是贺知章的孩子,只是贺知章故乡村民的孩子,按照毛主席的观点,这首诗并不能证明贺知章进京做官没带家眷。

当时刘少奇和毛主席每天的工作都很繁重,但两人还是挤出了不少的时间研究学习,毛主席被刘少奇的钻研精神所感叹,便对人说道:“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刘少奇听到主席对自己的赞誉后,十分惭愧,他用了11个字来回应毛主席:“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刘少奇和毛泽东

一、“小书柜”刘少奇

毛主席爱看书是出了名的,其实刘少奇也很喜欢看书,刘少奇出生于湖南宁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中,虽然世代务农,但是家中非常重视后代的文化教育,刘少奇的父亲刘寿生虽然种了一辈子地,但年轻的时候却也受过教育,为人忠厚老实、开朗明理。

父亲有文化,刘少奇自然也不会差,他8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了私塾上学,按照当时旧社会的课程进行了学习,什么《三字经》《千字文》刘少奇全都倒背如流。

后来刘少奇换了个私塾,开始学习《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从这个时期开始,刘少奇是一年换一个私塾,可以说是流水的学堂,铁打的刘少奇,虽然经常改变学习环境,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刘少奇的学习热情。

私塾老照片

不论是在哪个私塾,刘少奇都是让老师印象深刻的好学生 ,他的同学李桂生后来在回忆刘少奇的时候也曾夸奖刘少奇勤学用功,考试次次排第一,写作业的时候非常专注,不喜欢别人打扰他。

在刘少奇童年就读过的许多私塾中,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洪家大屋私塾,洪家提倡“女子不缠足”,到了一定的年纪还可以和男孩子一起上学,这让出生于旧社会的刘少奇感觉十分新奇。

而且洪家大屋私塾的杨先生教书也和别人不一样,除了“四书五经”外,杨先生还会教学生一些算术、自然、地理等新式课程,课余还会给学生们讲很多的寓言故事、时局政事,这一切都让刘少奇感到非常地兴奋和新奇。

洪家大屋私塾旧址

洪家大屋有个很大的藏书室,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不仅有正书、古书,还有许多的杂书,什么《西游记》《世说新语》等,这些书在当时是不能被社会主流文化所接受的,甚至有不少家庭禁止孩子看这些杂书。

来到洪家大屋私塾以后,刘少奇就像是进入了知识和文化的宝库,他贪婪地汲取着所有能够学习到的文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刘少奇养成了看书和学习的爱好。

后来,刘少奇的长辈得知杨先生经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寓言故事,认为杨先生“不务正业”,纷纷带着孩子转学了,其中就包括刘少奇。

青年刘少奇

刘少奇离开洪家大屋去了新的私塾上学,但是新私塾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无法满足刘少奇日渐增长的求知欲,他只能求助于书籍,四处寻找书籍来学习和阅读,时间一长,整日看书的刘少奇成为了十里八乡出名的“读书狂”。

少年时期的刘少奇经常会去同学周祖三的家,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周祖三家海量的藏书。周祖三的父亲是同盟会会员,在当时的社会上是思想非常开朗先进的进步 分子,所以周祖三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书籍,除了古书外,还有数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书籍,以及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报纸杂志等读物。

这下子,刘少奇可算是到了“天堂”了,他有事没事就往周祖三家跑,也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周祖三,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也很好,时间一长,周家的人都认识刘少奇了,大家都称刘少奇为“小书柜”,后来因为刘少奇排行第九,当地的乡亲们又送他一个别号“刘九书柜”。

刘少奇

博览群书的刘少奇渐渐地开始对时局政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国内外的大事,也开始思考救国存亡的革命道路。

辛亥革命爆发后,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热血青年刘少奇也深受震动,1912年,在湖南当兵的哥哥刘云廷带回了一本辛亥革命的小册子,刘少奇爱不释手地读了好多遍。

在一个深夜,刘少奇辗转难眠,他翻来覆去地想了很多,自己自幼饱读“四书五经”,奉行儒家经典,辛亥革命的爆发让刘少奇的人生信仰产生了动摇,封建儒教真的适合如今的中国,如今的世界吗?

刘少奇起了个大早,他找到姐姐,坚持让姐姐帮自己剪掉头上的辫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姐姐不放心地问了刘少奇好几遍,在得到弟弟坚定的肯定后,刘少奇的辫子被剪掉了,没了那条辫子束缚的刘少奇,瞬间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得到了新生。

青年剪辫子

1913年,刘少奇考上了宁乡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玉潭学校教学内容非常新颖,主要以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学校风气民主开放,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刘少奇兴奋不已,这才是他想要的学习环境!

在玉潭学校学习期间,刘少奇依旧保留了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学习了数学、物理、音乐、体育等诸多新式课程,课余时间刘少奇还参加了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还跟着同学老师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可谓是全才!

“全才”刘少奇

二、书中寻找国家未来

1916年,刘少奇考入了长沙陆军讲武堂,实现了自己弃笔从戎的理想,可叹世事多舛,刘少奇在讲武堂学习了一个来月后,学校就被战火烧毁,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刘少奇只能离开长沙,回到了老家。

在老家,刘少奇自学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还预习了一部分大学的课程,准备报考大学,刘少奇还学习了武术,在那个乱世之中用以防身。

1919年,对于近代中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刘少奇同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正在经历着五四运动的风暴洗礼,聚集着国内外的许多名士,一时间百家争鸣、风起云涌,热闹非凡!

刘少奇没有参加五四运动,但却亲眼见证了五四运动,他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游行示威,青年学生高举横幅,用尽全身力气嘶吼,那一句句“还我青岛”、“拒签巴黎和约”的口号响彻云霄!

五四运动

刘少奇深受五四运动的感染,他决定留在北京学习,没多久刘少奇就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后来刘少奇得知北京大学学制长、学费贵,只得断了念想,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就在这个时候,他了解到了华法教育会正在组织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机缘巧合下刘少奇成为了一名赴法预备生。

刘少奇进入了保定育德中学进行了预备班学习,这所学校曾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时的秘密场所,学校学风非常开明,民主氛围极其浓郁,刘少奇翻阅了大批的进步书籍报刊,除了《新青年》《每周评论》外,刘少奇还翻阅了许多的十月革命书籍。

李大钊的那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让刘少奇深受震撼,他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觉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别人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对于刘少奇来说,这书中自有国家未来,自有革命道路!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三、一日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参加革命后,刘少奇的任务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即便如此,他还是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学习。

1939年,刘少奇前往华中创建敌后根据地的路上,他顶着纷飞的炮火,坐在卡车上看书学习,一路上卡车颠簸,人光是坐在里面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刘少奇却一路上都保持着低头看书的姿势,眼睛一下都不离开书,颇有几分道士“进入化境”的意味,同志们看他这样入迷,也不忍心打扰他。

刘少奇

过了一会儿,徐海东同志憋不住了,他担心这样看坏眼睛,对脖子也不好,他劝道:“歇歇眼吧,这么看书你不觉得晕吗?”

刘少奇听他这样说,哈哈一笑:“不要紧,看书就是最好的休息!”

徐海东辩解道:“不算,你看书不算休息,你平常的工作就是用脑子嘛,和我们打仗不一样!”

刘少奇想了想,笑着说道:“工作时用一部分脑子,看书用另一部分脑子嘛!”

徐海东

周围的同志一听这话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徐海东无奈地一边摇头一边叹气,就这样,刘少奇读完了厚厚的一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还看了几本中国历史和政治经济方面的书籍来调剂脑子。

建国后,刘少奇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他看书学习的时间比起以前也少了很多,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也让刘少奇的身体有些吃不消,毛主席特意安排刘少奇去南方休养一段时间。

有了休假的机会,刘少奇非常高兴,他什么东西都没带,只带了几本厚厚的《中国通史简编》,一路直奔杭州而去。

到了杭州休养院以后,刘少奇也很少出去看风景,每天都在屋里埋头苦读,一边查字典和地图一边在《中国通史简编》上写写画画地做笔记。

王光美和刘少奇

当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也被刘少奇的这种钻研精神所震撼,王光美回忆道:“参加革命后他也一直坚持有空就读书,结婚后我发现他随身带的小木箱里没几件衣服,几乎全是书和文件。”

毛主席知道了刘少奇读书钻研的事迹后,大为叹服,感慨万分地说道:“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但其实毛主席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爱好阅读的人,两个人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在毛主席的卧房里,书占了最多的空间。

刘少奇听毛主席这样说,便也用11个字巧妙地回应了毛主席:“一天不用功,赶不上毛泽东!”

毛主席的卧室

刘少奇和毛泽东读书学习的精神感染了当时中共的许多人,就连全国的许多青年都深受启发,纷纷以毛泽东和刘少奇为榜样,激励自己努力学习。

在湖南刘少奇的纪念馆里,王光美捐赠了上万本刘少奇的藏书,书籍类型之广泛令人咂舌,自然科学、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法律人文、毛泽东著作、马列著作等许多方面,刘少奇一生阅读学习之广泛实在是令人敬佩。

刘少奇和毛泽东

刘少奇“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在是太令人敬佩了,观其一生,经历参与了中国近代许多的重要时刻,为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一个大功臣、大忙人还能挤出时间来学习和阅读,让我们这些“无事忙”倍感惭愧,我们后人也应当学习刘少奇勤奋好学、广泛阅读的精神,充分发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积极培养阳光向上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知书达理、胸有沟壑的人!

当代中小学生,为何一定要以毛主席为榜样?这里面学问太大了|梁启超|章士钊|曾国藩|周恩看_网易订阅

当代中小学生,为何一定要以毛主席为榜样?这里面学问太大了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时常在想一件事——当代中学生的榜样,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求诸历史,我发现,当代中小学生,一定要以青少年时期的毛主席为榜样,这样,他们才会懂得,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将来即便不成长为一个栋梁之材,也会称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毛主席的恩师、岳父杨昌济先生曾在日记里写道:“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才,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

省城长沙的大户人家、高级知识分子杨昌济,从一开始就发掘了毛主席这块璞玉,也正是他的悉心培养,让毛主席从普通的农家子弟,变成了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

杨昌济和毛主席都是湖南人,他们学习的偶像有两个,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梁启超。毛主席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正是20出头的年龄。当时,曾国藩这个开湖南知识分子风气之先的湘军领袖,已经去世了超过40年。而梁启超,文言文功力成名已久,是不是醉心于政坛,却即将在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被鲁迅、胡适送走。

曾国藩、梁启超,都是传统士大夫眼中的“成功人士”,对于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怕是有些过时的。但是,勇猛精进、为民请命、为时代呼号的精神,永远都不过时!

如今已经是2020年,距离毛主席去世也超过了40年。毛主席的精神,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如何学习、为何学习的精神,更应该由当代青少年继承。正如当年毛主席向曾国藩和梁启超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样。

向古人学习,向前人学习,这就是毛主席交给当代青少年的一件事。

对曾国藩,毛主席在1917年给历史老师黎锦熙的信中写道: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当然,毛主席在青年时期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后,开始用唯物辩证法的方式对待曾国藩了。

对曾国藩的评价,毛主席认为,

“打倒太平天国出力最多的是曾国藩,他当时是地主阶级的领袖。

在湘乡的东山高小读书时,毛主席就已经读了《曾文正公全集》。如今韶山毛主席纪念馆里面,就有毛主席当年读过的那些书,每一卷的扉页上都写着“

咏芝珍藏

”。而“咏之”恰恰是毛主席早年的字号。

毛主席学曾国藩锻炼身体,在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他讲到了曾国藩“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民国时期流传很广的《曾胡治兵语录》,是湖南人蔡锷将军所编写。毛主席曾经认真研读过这本书,从中汲取了“爱民、爱兵、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等优秀成果。

曾国藩曾作有《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饭。筑墙莫拦街前路,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毛主席在创建红军过程中,吸取了湘军建设的曾国藩部分思想,其中《爱民歌》,成为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的最早直接源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主持制定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则是这方面思想的延续。

对梁启超,毛主席则学的更多了。

毛主席一开始在东山高小就读,主要的读物,就是表哥文运昌给他的两本书一本是《新民丛报汇编》,一本则是《天演论》。其中,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主编的报纸,毛主席拿着这些报纸汇编的“旧闻”读得津津有味,足见毛主席对梁启超兴趣之深。

甚至,在湖南一师,毛主席出于对梁启超的崇敬之情,给出了“组阁建议”,要求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当总理,而梁启超则当外交部长。

后来,毛主席自己也反省,当时根本不懂这些政治人物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派别,有些幼稚了。

湖南一师时期,毛主席把梁启超当成榜样,这恐怕是事实。梁启超发表的时政评论,则是毛主席最喜欢的读物。毛主席在湖南一师四年时间,总共花了160大洋,到有100多元是买书买报纸用掉的。

毛主席的朋友们,也纷纷把梁启超当成榜样。毛主席当时和蔡和森、萧子升三人并称为“湖南三杰”,他们登报寻友,应者寥寥。虽然人不多,但他们都是志同道合,共同组织了“新民学会”这个社团组织。

新民学会的名字,恰恰就来自于梁启超“新民子”的笔名,更早的源头则是《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等于是,毛主席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梁启超的粉丝团。

而这个粉丝团,后来成了湖南共产党组织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党员进行登记,其中一条重要信息就是,入党介绍人是谁。总理周恩来的介绍人是张申府、刘清扬;总司令朱德的介绍人是张申府和周恩来。问到毛主席时,毛主席说:

“我没有介绍人,我们几个朋友自己搞的!”

从大学时期创建社团,到后来建党立国,偶然中,也有必然!

这就是毛主席从古人前人身上学东西的精神,当代青少年一定要学习。

多读历史,在跨越时空中,学到更多东西,这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前文提到的黎锦熙,是毛主席的历史老师,他则读到毛主席的日记后这样说:

“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

黎锦熙比毛主席仅仅大了3岁,却是毛主席的老师,本质来说是因为他青少年时期有更好的教育背景。毕竟,毛主席出身农家,17岁才上了新式学堂,整个教育生涯,实际上空白的成分多一些。在长沙,在北京,毛主席更多的时间用在了自学上面。

黎锦熙同样看好的章甫,就是陈章甫烈士。陈章甫烈士与毛主席同为新民学会会员,因登报《征友启事》相识。陈章甫夫妇,后来还主持了毛主席和杨开慧的婚礼,陈章甫的孩子,叫毛泽东为“舅舅”。

南昌起义时,陈章甫和夏明翰作为贺龙所部的军官,参加指挥和战斗。1930年,陈章甫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湘西指导贺龙的军队建设,遇到学生唐越,被骗遭到抓捕,壮烈牺牲。湖南军阀何健,用2000元悬赏金,就抓到了陈章甫。

毛主席的学习过程中,陈章甫、黎锦熙、杨昌济这样的老师朋友特别多。后来,湖南一师的很多老师和同学,都成了他的战友和同志。

毛主席的学习,不是关上门苦读书,而是结合国家大事锤炼自己的思想。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中日民四条约》。消息传到湖南一师,毛主席在学校印发的《明耻篇》小册子封面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五九国耻,是民国初年所有人的痛,尤其是这个条约签订时的情状,激起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

当时日本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德等国无暇东顾,拿着“二十一条”逼迫袁世凯签订条约。袁世凯本不想签署,奈何国贫民弱,无力抵抗日本侵略。当时袁世凯找来陆军部长段祺瑞问:“如果与日本开战,我军能坚持多久?”段祺瑞说:“48小时”袁世凯又问:“48小时后会怎样?”段祺瑞说:“听大总统处置”。

这些中日对比的细节,以及中日签约的全过程,在袁世凯的授意之下全部公开,而袁世凯也直接把正式签约的那一日,定为“五九国耻”,要求社会各界采用各种方式纪念国耻日。

不同的是,学界采用了五九国耻的说法,而商界大都采用五七国耻的纪念。这是因为,日本代表5月7日用武力作为最后的通牒,要求中国四十八小时内承认,否则立即进兵,抢夺我国的生命财产从而灭亡中国。5月8日,袁世凯召开国务院会议,“悲愤陈词,衣沾涕泪”地说:“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利害,而至不得已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是何等痛心,何等耻辱!无敌国外患者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

结合时政来学习,对于毛主席来说,有多重意义。

毛主席历来喜欢读政论文,对国家大事的考虑高于常人,这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而毛主席通过这种关注时政的学习,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学会了更多的思考方法,培养了自己的爱国精神。这都为毛主席将来成为拯救祖国的参天栋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危难的重担,始终压在毛主席的身上。毛主席也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不断锤炼自己。他还在挽学友的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毛主席的这种忧患意识,不是基于条约签订的一时激愤,而是站在历史和国家的高度,对中日关系的前途做出了科学的推断。毛主席在给萧子升的信中讲到:

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尤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

毛主席说这话是1935年,16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终于撕下伪善的面目,大兵压境侵占我国东三省,抗日战争就此爆发。

毛主席一生中,做出这样的判断和预言并不少,而且很多次都非常准确。这是基于他经常对国家局势世界趋势进行分析,并且自觉利用唯物辩证方式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的科学结论。

不久之后,新文化运动爆发,毛主席在杨昌济的介绍下,开始读《新青年》,陈独秀成了毛主席的新老师。

陈独秀说“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毛主席就悉心研究伦理学,他认为,“伦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一学。”后来,毛主席拿到杨昌济老师送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仔细研读,前前后后做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当杨昌济看到这本书的笔记时,大为惊叹,认为毛主席是“海内大才,绝非庸碌”。

毛主席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他认为,读书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

杨昌济受到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大学任教,而毛主席当时正在长沙组织学生去法国勤工俭学。蔡和森转告毛主席,让他到北京大学继续学习,毛主席欣然接受,就到北京大学当了一名图书馆管理员。

这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学习机会。但毛主席很明显没有把“北漂”当成长期的事业来做。当时的毛主席,到北京大学的任务有三:

1,发展扩大新民学会。

2,为同学们出国勤工俭学筹集资金。

3,向北京大学的学生和老师请教学问。

这三个任务,毛主席完成的都非常优秀。但是毛主席也有自己的忧虑。

毛主席认为,大量人才外流,有可能造成基础教育薄弱,所以,他在致同学罗学瓒的信中说,同人已没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认为罗学瓒从事教育工作最适宜,不如留下从事教育。

在当时的杨昌济看来,毛主席在北大学习,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但是,事与愿违,毛主席作为中等师范生毕业,按照民国规定要工作几年才能报考大学。当然,就毛主席自己来说,他也并不想在北大按部就班读书,毕竟,毛主席自学能力摆在那里,如果天天在课堂上拘束着,学习效果未必好于自己学习。

所以,最终毛主席选择了当图书馆管理员。

图书馆管理员,大约是毛主席当时能想到的最好的学习方式了。

毕竟,当年毛主席以优越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现在的长沙一中,他在长沙一中读了一个月,就觉得这里的学习过于浅显,还不如自己读书自学。所以,毛主席干脆自己退学,住进湘乡会馆,每天泡在长沙图书馆里,畅游在书的海洋之中。

如果不是湘乡会馆倒闭,毛主席没有了便宜食宿的地方,他都未必会去报考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毛主席报考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就是看到招生广告中讲了“免费食宿”,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地自学场所。第二年,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毛主席结识了萧子升、蔡和森等学习上的伙伴,这就是后话了。

当然,北京图书馆给毛主席每个月8元的薪水,也让毛主席很满足了。当时,毛主席几乎是新民学会中最贫困的同学。萧子升说“毛泽东几乎一无所有,虽然路费(往法国)已减少到一百大洋,但这对他仍是无法解决的大数目,而且他自己知道,无人能借这笔钱给他。”

即便如此,毛主席依然想方设法为同学们筹款,尽量让能够出国留学的同学达成所愿。期间,不少社会名流帮了新民学会不少忙。47年后,1963年毛主席回忆起当年的筹款行为,就对章士钊说,当年借了你那么一大笔钱,从今往后,每年我都还2000元。于是,从1963年到1973年,整整十年时间,每年的正月初二,毛主席都让秘书从稿费里面拿出2000元,还给章士钊。

章士钊说,当时的钱也不是他的,是筹来的,其实不用还。可毛主席,出于对当年之事的感激,依然坚持还钱,其实也是对章士钊老人的一种生活上的照顾。

1975年,92岁高龄的章士钊受命于毛主席,到台湾商讨和平统一大业,可惜劳累过度,在香港去世。

青年毛主席积极筹备的赴法勤工俭学事业,最终送出去不少革命同志,而毛主席自己,则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这是因为,毛主席认为留在中国,更有利于探索拯救中国的方法。

独立思考,对自己人生有明确规划,这是毛主席教给当代青少年的第四件事。

当代青少年,要向毛主席学习,学习毛主席善于向古人向前人请教的学习方法,学习毛主席关注时政,锤炼救国思想的学习方法,学习毛主席结交师友,共同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毛主席独立思考,自助规划人生的学习方法。

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楷模,他青年时期的多次选择,真的是值得研究,值得学习!

【论苑】雷锋,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宋学东_毛主席_同志_来源

原标题:【论苑】雷锋,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宋学东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时政微

视频丨永恒的精神(视频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雷锋,我们永远学习的好榜样

宋学东

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挥笔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国家主席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相继为雷锋题词。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地,各行各业迅速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中华大地,欣欣向荣,热气腾腾,蒸蒸日上。

《中国青年》1963年5-6期“学习雷锋同志专辑发表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图片来源:刊物未来微信公众号)

我当时就读小学四年级。我的母校蓬安县陵江小学也同全国各地一样,学雷锋活动在校园内外蔚然成风,至今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当我们每天早上背上心爱的小书包,一迈进古朴的校门,只见正对着学校门口的操场边教室墙上,伟大领袖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红色大字便映入眼帘,激励我们永远以雷锋为榜样,斗志昂扬,奋发有为,努力学习。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一个永远跟党走的革命战士,做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人民日报》1963年3月5日发表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图片来源:刊物未来微信公众号)

那时的我们,最爱在课余时间象写大字描红样,把伟大领袖毛主席手书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放在写字本上,毕恭毕敬地先描红下来,再用毛笔沾墨水写出来,练习次数多了,还真是像模像样的毛体手书字。大家看在眼里,溶化在脑海中,更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努力学习,互相帮助,文明自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班演出歌颂劳动光荣的舞蹈《花喜鹊》,获得一致好评,下午还去蓬安中学校大礼堂,与我们的大哥哥姐姐们同台演出,共庆佳节。那欢乐时光,至今记忆犹新。

1969年3月13日,我们初中毕业,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我们又把雷锋精神带到农村,为贫下中农挑水挑粪,送去爱心和温暖。

1976年,我参加教育工作后,又把学习雷锋精神用在了工作上。刻苦钻研教学方法,爱岗敬业,关心所有学生,帮助贫困学生学习。认真负责地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让家长放心,成为了我的座右铭。1986年1月,我在学校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那以后,我就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雷锋作为标准和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甘为人梯,传递爱心。

《我叫解放军·雷锋》(油画)广廷渤 作(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此情此景,回想起60年前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其意义是多么深远,影响多么巨大。

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愿雷锋精神永远在祖国大地上焕发青春活力,永远激励全国人民立足自身岗位,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宋学东(1952年生,四川省蓬安县人,中共党员,蓬安县实验中学退休教师,司马相如研究会副秘书长,相如诗赋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直播预告|“新时代 新雷锋”--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文艺晚会将于3月5日直播_腾讯新闻

“新时代 新雷锋”——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文艺晚会将于3月5日直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多次就“雷锋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并强调“雷锋是时代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省演艺集团、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湖南卫视大型活动中心制作的

《新时代 新雷锋》——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文艺晚会

将于3月5日19:30在

湖南卫视

芒果TV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央视频

中国大学生在线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志愿者新媒体

易班网

等平台联合直播。这是一场新时代榜样人物的盛会。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代的英模人物将在晚会中向大家展现他们的风采,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本次晚会,将以年轻态的表达向雷锋致敬,以青春感的叙事展现新时代新雷锋们的动人事迹和精神风貌。

云集重量级榜样人物 青春能量炽热表达

本次晚会集结了众多优秀的老中青文艺志愿者,并特别邀请到不同年代雷锋式的“凡人英雄”,将节目与榜样力量紧密交织,通过情景歌舞、音诗画、互动讲述、短片等多种文艺形式,生动讲述这些“凡人英雄”们的故事,以青春的乐曲谱写新时代新雷锋的赞歌。到场嘉宾有1964年在暴风雪中为保护384只羊,感动全国的“草原小姐妹”龙梅、玉荣等时代楷模;有在工作岗位发光发热的新时代行业优秀代表;有以实干传承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各个“雷锋班”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用行动“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代表……他们都是新时代新雷锋,在各自岗位上敬业奉献、奋斗拼搏,在各自人生中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中国精神。

洋溢最潮流青春气息 “新雷锋”唱响时代赞歌

60年来,“雷锋”已经远远超出个人姓名符号,他的事迹和精神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彰显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的新光彩,本次晚会特别邀请学生青春代表组成千人方阵团,创新打造全程、全景、全场互动式舞台,让“雷锋”和新时代“新雷锋”们成为主角。打造“一次穿越60年与雷锋时空对话”、“一轮‘雷锋七问’来自新时代的崭新回答”、“一群22岁年轻人从雷锋家乡出发的毕业旅行”等多个亮点环节,融合互动式表演,聚焦新时代“新雷锋”们的同时,凸显青春、向上、热烈的调性。在一个个精巧构思、创意满满的文艺节目中彰显雷锋精神的永恒性。用青春的力量讲述雷锋在家乡湖南的成长故事,展现雷锋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力,展示雷锋家乡学雷锋、榜样的力量生生不息的风采。

乘着这一股追“锋”潮流,“新时代 新雷锋”主题文艺晚会将用一首首时代楷模的赞歌涤荡世人心灵,歌颂每一位“新雷锋”用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的信念,把雷锋精神深深镌刻进时代的脉搏里,激励青年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中国文艺志愿者新媒体

总审核:冀彦伟

审核:李岩

总编辑:刘博

责编:汤众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